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见下表),出现这一现象的...

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见下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流出地区

流入(亿两)

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

欧洲、日本、菲律宾

3.7

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

欧洲、日本、菲律宾

12.3

18世纪初期~18世纪末期

英国

0.09

 

 

A. 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

B.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

C. 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

D. “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

 

D 【解析】 海禁政策不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但禁止中国民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这一政策导致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并非商品经济发达,排除B项;C项不能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江南地区,明以前的婚札仪式深受传统的信仰习俗影响,婚礼中的仪式仪物多含有驱邪辟祟的寓意;明末的婚礼中虽仍采用以前所用物品,但时人已多不知晓其最初的巫术含义,只求华丽体面、喜庆吉祥而已。这表明江南地区

A. 破除迷信更加理性

B. 婚礼的世俗化倾向明显

C. 不再遵守传统伦理

D. 培育出全新的风俗习惯

 

查看答案

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更赋的实行

A. 成为了汉朝敛财的重要途径

B. 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 反映了汉朝商品经济的发达

D. 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

 

查看答案

唐代南方人民发明了灌溉工具连筒,它是用粗竹相连,打通竹内关节,用以引水,它能够架越涧谷,把水引到对岸。杜甫在《春水》中曾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重视农业工程建设

B. 小农经济下的水利特色

C. 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

D. 文学折射了经济的繁荣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在本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结局却大不相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統、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材料二在各省代表联合会时期(修订《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此为《临时约法》的前身),宋教仁曾主张内阁制,因有人怀疑宋教仁想当内阁总理加以反对,终采总统制。《临时约法》为防袁世凯专权与异心,又采内阁制,使民初的法制成为所谓的“对人立法”。这种因人定法、法随人变,虽然用意在维护革命成果,但是对待宪法的工具主义态度无疑降低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宪法精神薄弱至极。

——摘编自杨阳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组织原则上的异同,并说明两部宪法担负的相同历史使命。

(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迅速遗弃的社会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

 ——摘編自《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