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的一切文职官员,因为叛国罪、贿赂罪或...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的一切文职官员,因为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或轻罪,被弹劾并被定罪的,应予免职。这规定主要体现了

A. 联邦制原则    B. 议会至上原则

C. 共和制原则    D. 分权制衡原则

 

D 【解析】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的一切文职官员行使的是行政权,而如果被定罪,则是受到了司法权的制约,所以体现了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詹宁斯描述某国体制:“……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最后变成了一种义务。它起初是辅佐性的,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最终赢得了最高地位。大臣在开始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作为国王的代表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描述的是德国近代政治体制    B. 走了条疾风暴雨的变革之路

C. 尊重传统与适时变革相结合    D.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查看答案

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国王权力不受限制

B. 议会权力遭到削弱

C. 内阁首相没有实权

D. 君主立宪有待完善

 

查看答案

“它引发了英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金融家与产业家开始进入贵族行列。”英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原则也变成“符合国家而不是国王个人的利益”。材料中的它是指

A. 斯图亚特王朝建立    B. 1832年议会改革    C. 内阁制的建立    D. 光荣革命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诸侯国争夺王位现象频繁发生,像齐国公子小白、晋国公子重耳这样的王室贵族流落他乡的情形较为多见。这主要反映当时(  )

A. 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B. 王位世袭难以为继

C.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    D. 诸侯争霸异常激烈

 

查看答案

(题文)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 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 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