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体现出的显著特点是 A. 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

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体现出的显著特点是

A. 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    B. 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

C. 倡导睦邻友好,推进周边外交    D. 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

 

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就,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 B项正确。新中国初期仍然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不可能冲击两极格局,故A项错误;谋求周边稳定指的是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与万隆会议无关,故C项错误;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与万隆会议无关,故D项错误。所以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 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B. 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C. 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查看答案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和政治的权力,以除去反动社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A. 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正

B. 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

C.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

D. 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A. 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 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 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题文)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 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 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C. 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 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