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A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须由城市领导农村,这是城市中心论路线,但并不能表明俄国人的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因此D错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当时的一种革命道路,并未失败,B错误;C项错误,不符合实际。材料反映了在当时有很多人并不赞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革命的道路上存有分歧。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A. 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 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 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题文)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 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 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C. 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 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

 

查看答案

有人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革命本身是流血是破坏,但辛亥革命最后走向了和平解决,这里面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

A. 袁世凯玩弄政治权术    B. 全国人民支持民主共和

C. 各派力量的相互妥协    D. 西方列强的推波助澜

 

查看答案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 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 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 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查看答案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 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

B. 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C.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