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阅读材料,试结合所学中国历史知识阐述作者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一: 观点:政治制度必须根植于本国国情。 论证:自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捍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维系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倡导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但均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任何国家在学习他国先进政治制度时必须植根于本国国情。 示例二: 观点:政治制度必须根植于本国国情。 论证: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欲通过改良运动来实现其政治理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通过暴力革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二者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说明任何国家在学习他国先进的政治制度时必须根植于本国国情。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获取观点,本题观点依据材料“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的信息从“政治制度必须根植于本国国情”“政治制度必须根植于本国国情”提取观点,第二小问论证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倡导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及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角度分析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世祖即位后,采用汉制建立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立中书省后一月(中统元年五月),随即设置了十路(又称十道)宣抚司,当时的主要目的在于整饬各路政治以稳定社会和征集钱粮以供北征粮饷,属临时差遣性质。但宣抚司无处置军务之权,使、副又多数没有宰臣职衔,不足以应付发生叛乱或社会治安等方面特殊情况,于是在一些地区改置行中书省。此后,又相继以中书省宰执大臣行省事于其他地区,或授予进征军帅或地方官员宰执之衔,皆称行省,其中有的是临时性建置,有的则成为常设的地方最高统治机构。几经置废分合,最后稳定为十个行中书省,分统除中书省直辖诸路以外的各大地区,形成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的行政区划格局。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在政治上是实行分权制度的国家。美国的分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分权,即中央政府和州政府实行分权,这种分权称之为联邦制;二是横向分权,即政府内部之间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之间的分权,这种分权称之为三权分立。麦迪逊曾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的保障。”……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的联邦制,是在经历了历史的检验之后,才为人们所真正认识到。从1787年建立联邦时的13个州扩展到现今的50个州。因此,联邦制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肯定的。

—摘编自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元代与美国近代地方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地方治理制度出现的背景和影响。

 

查看答案

学者提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够“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重要因素有

①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②日本迅速崛起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题文)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发给华盛顿一封“八千字电报”,认为苏联在最大限度地发展武装力量,并以此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对此,美国应当联合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起对付苏联。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战后苏联积极扩充势力范围

B. 电文主张对苏联实行“遏制战略”

C. 美苏“冷战”促使世界分裂

D. 美苏开始进入“冷战时期”

 

查看答案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发表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A. 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全部结束

B. 七月流血事件使人民群众觉醒

C.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

D. 俄国遭受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查看答案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一大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