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1952年新中国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后的相关数据。这次院系调整的主要原因...

下表为1952年新中国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后的相关数据。这次院系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急需工业建设人才

B. 改变高等教育的畸形发展局面

C. 照搬苏联高等教育模式

D. 巩固社会主义改造成果

 

A 【解析】  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中工科生所占比例由1949年的26.2%上升到1953年的37,7%再到1965年43.8%,而文科生比例由1949年的33.1%下降到14.9%再到1962年6.8%,结合我国当时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形势,可以推断,当时国家急需工业建设人才,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工科生与文科生在校比例数据看,文科生比例逐步减少,高校在校生比例不合理其日趋明显,所以改变高等教育的畸形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深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但照搬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故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开始,1953年正在进行中,所以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原因是巩固社会主义改造成果的需要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历时4 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该现象主要表明

A.新中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

B.一五计划完全仿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C.中共防止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倾向

D.一五计划的制定仅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

 

查看答案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我国的工业终于摆脱了落后的面貌

B.全面且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C.国家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查看答案

1950年11月,陈云在第二次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经济建设的投资,要规定这样一条原则:对直接与战争有关的军工投资,对财政收人直接有帮助的投资,对稳定市场有密切关系的投资,这三者应该予以满足,除此以外,应加以削减。”当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是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国际环境

B. 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化的经济模式

D. 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 )

A. 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B. 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C. 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D.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查看答案

1952年,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将缅甸、印度、埃及等国列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范围。同年,周恩来强调要根据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分清敌、我、友,中国外交要争取亚非国家在战时保持中立,在和平时同帝国主义保持距离。中苏的这种分歧表明此时

A. 中国开始质疑“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正确性

B. 中国对外政策的思路出现了局部调整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 中国已不再需要同苏联保持和谐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