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8年I1月24日晚,风阳县小岗村l8户农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大包干”协...

1978年I1月24日晚,风阳县小岗村l8户农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一事件

①是农民自发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②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响应

③产生了第—个吃螃蟹的轰动效应

④作为中国改革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B 【解析】1978年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是我国农民自发进行的一种尝试,后来被中央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中国改革的里程碑,故①③④正确;但这仅仅是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一种自发的尝试,不是响应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自觉行动,②错误,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C. 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D. 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查看答案

1984年,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富有影响力的企业相继诞生。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农村责任制广泛推行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普遍开展

D. 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

 

查看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具有深远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粉碎了“四人帮”的统治,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查看答案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始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可见当时《民报》是

A. 艺术性报刊

B. 娱乐性报刊

C. 通俗性报刊

D. 政论性报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