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间的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对西方阵营由强硬转向谋求缓和。东西方紧张关系开始走向缓和与共处。亚太地区尤其是我国周边环境趋于稳定,为新中国调整外交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1954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分到与印度、缅甸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明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认了其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普遍意义。

—摘编自曹希岭《关于50年代中期中国倡导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外交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 意义:有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2)变化:由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到开展睦邻友好关系;从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到突出重视国家利益。 原因:苏联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西方殖民大国力量普遍削弱;朝鲜战争结束,中国周边局势趋于缓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巩固主权、平等互利的外交等方面分析其意义。 (2)本题根据材料二“亚太地区尤其是我国周边环境趋于稳定……明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认了其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普遍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睦邻友好关系、重视国家利益等方面回答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东西方的关系、亚非民族独立、中国周边局势缓和、发展经济的目的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5年到1898年,全国报纸数增加了三倍以上,而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办报主体,先后创办了上百种报刊,中国出现了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据此可知,当时

A. 维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B. 通俗性报刊深受普通民众喜爱

C. 民众的整体素养有了较高提升

D. 维新派利用报刊宣传维新思想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地区,“男女之私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为婚姻,合卺之仪,非俗非古,杂装夷俗,喜怒离合,习为故常”。这反映出

A. 传统礼俗开始受到冲击

B. 上海开始引领社会新潮流

C.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加强

D. 婚俗急变加剧了社会动荡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当时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B. 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

C. 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

D. 中央已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56~1959年农村基本核算单位收益分配表。据表可知当时

年份

纯收入(亿元)

国家税收

集体提留

分给社员

绝对额(亿元)

比重(%)

绝对额(亿元)

比重(%)

绝对额(亿元)

比重(%)

1956

265.20

33.80

12.75

12.40

4.68

219.00

82.58

1957

270.24

36.17

13.38

22.59

8.36

211.48

78.26

1958

300.90

39.00

12.96

47.40

15.75

214.50

71.29

1959

281.20

38.40

13.66

48.10

17.11

194.7

69.24

 

 

A. 重视积累而轻视个人消费

B. 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较快

C. 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D. 工业化的物质基础已具备

 

查看答案

1912年英国领事基尔士在报告中称.“(湖南)自辛亥革命以来,发起工厂企业者得到很大的动力,几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据当时报载:“当时的什么实业公司和某项工业筹备处的招牌,到处皆是。有官办的,有商办的,也有官商合办的。”这反映出

A. 实业救国助推了官僚资本

B.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 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好转

D. 近代工业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