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 【解析】试题从材料“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放,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进一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因逃避战乱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故C项正确;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

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

时期郡县数

西汉

西晋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5郡57县

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6郡58县

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建安、晋安2郡14县

福州等5州28县

 

 

A. 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

B. 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

C. 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

D. 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查看答案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由此可见,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封国问题的原因是

A.王国从此受汉郡管辖

B.西汉从此不再有王国

C.列侯数多则王国力弱

D.王国嫡长子没有领地

 

查看答案

克伦威尔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名人,同时也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奥利弗·克伦威尔于 1628 年当选为议员,曾参与制定旨在限制王权的《大抗 议书》。该文件内容如下:120)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 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

……197)上下两院恭请国王陛下录用那些国会所能信任的枢密大臣、大使及其他大臣,在国 内外主管国王陛下的事务。

——节选自《大抗议书》

(1)根据材料一,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议员主张要限制国王的哪些权力?

材料二、英吉利共和国的最高权力由护国主和代表人民的国务会议共同掌管;护国主 终身任职,兼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陆海军总司令,并拥有任免官吏和赦免罪犯的权 力……立法权属于护国主和议会,议会法令须护国主同意后方能生效;……行政权归护国主 和国务会议;国务会议的人数在 13~21 人之间,其成员由护国主任命,终身任职。

——1653 年《施政约法》

(2)有人说“护国主”是“无冕之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材料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 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希望破灭了……一切都仿佛在倒退。

——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克伦威尔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与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3)材料三罗列了三本书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综合 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评价克伦威尔?

 

查看答案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初,上谓监.修.国.史.(史官)房玄龄曰:“当朝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

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 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当朝、当代的历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 闻。”

上见书六月四日事(玄武门之变),语多微隐,……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1)“六月四日事”破坏了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2)从材料中看,为了保证客观地修史,中国古代有什么规定?

(3)唐太宗是如何看待国史的作用的?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上面材料来看,唐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

 

查看答案

一般来说,决定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 1943 年 4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授意他人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 经济秩序。

——人教社选修三《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世 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材料二 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 8000 字的电 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 而不是伙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2)概括材料二中凯南对于美苏关系的认识;并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原 因。

材料三 尼克松主义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尼克松的伙伴关系是要加强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在亚洲要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以及 世界上“自由”国家和独立国家的关系,解决它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付苏联的扩 张。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

(3)概括材料三中尼克松政府的“伙伴关系”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 府在这一时期的对苏政策。

材料四 里根政府准备在 6 年内耗资 1803 亿美元实现核力量现代化,并提出和实施战略防 御计划。里根政府调整核战略的目的在于:打破美苏在核力量对比中的均衡态势,谋求对 苏联的核优势;把苏联拖入一场新的军备竞赛之中,迫使苏联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军备建 设,借此拖垮苏联经济;给苏联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打击, 使苏联在国际竞争和争夺中陷入不利地位。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下册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里根政府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的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