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由此可见,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封国问题的原因是

A.王国从此受汉郡管辖

B.西汉从此不再有王国

C.列侯数多则王国力弱

D.王国嫡长子没有领地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可以看出列侯数量多了;由“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可以看出侯国受到郡的管辖,国力弱了,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解读不全面;B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克伦威尔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名人,同时也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奥利弗·克伦威尔于 1628 年当选为议员,曾参与制定旨在限制王权的《大抗 议书》。该文件内容如下:120)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 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

……197)上下两院恭请国王陛下录用那些国会所能信任的枢密大臣、大使及其他大臣,在国 内外主管国王陛下的事务。

——节选自《大抗议书》

(1)根据材料一,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议员主张要限制国王的哪些权力?

材料二、英吉利共和国的最高权力由护国主和代表人民的国务会议共同掌管;护国主 终身任职,兼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陆海军总司令,并拥有任免官吏和赦免罪犯的权 力……立法权属于护国主和议会,议会法令须护国主同意后方能生效;……行政权归护国主 和国务会议;国务会议的人数在 13~21 人之间,其成员由护国主任命,终身任职。

——1653 年《施政约法》

(2)有人说“护国主”是“无冕之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材料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 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希望破灭了……一切都仿佛在倒退。

——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克伦威尔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与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3)材料三罗列了三本书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综合 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评价克伦威尔?

 

查看答案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初,上谓监.修.国.史.(史官)房玄龄曰:“当朝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

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 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当朝、当代的历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 闻。”

上见书六月四日事(玄武门之变),语多微隐,……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1)“六月四日事”破坏了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2)从材料中看,为了保证客观地修史,中国古代有什么规定?

(3)唐太宗是如何看待国史的作用的?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上面材料来看,唐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

 

查看答案

一般来说,决定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 1943 年 4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授意他人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 经济秩序。

——人教社选修三《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世 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材料二 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 8000 字的电 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 而不是伙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2)概括材料二中凯南对于美苏关系的认识;并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原 因。

材料三 尼克松主义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尼克松的伙伴关系是要加强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在亚洲要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以及 世界上“自由”国家和独立国家的关系,解决它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对付苏联的扩 张。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

(3)概括材料三中尼克松政府的“伙伴关系”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 府在这一时期的对苏政策。

材料四 里根政府准备在 6 年内耗资 1803 亿美元实现核力量现代化,并提出和实施战略防 御计划。里根政府调整核战略的目的在于:打破美苏在核力量对比中的均衡态势,谋求对 苏联的核优势;把苏联拖入一场新的军备竞赛之中,迫使苏联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军备建 设,借此拖垮苏联经济;给苏联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打击, 使苏联在国际竞争和争夺中陷入不利地位。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下册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里根政府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的目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就像交通事故,它们的发生有一个共通的总根源,与此同时又有种种特 定的原因……国际无政府状态使战争有可能发生,但它并不使战争一定要发

生。

——[英]A.J.P 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和结局,同主要策动国或参战国的当权集团最初决策的愿望和预期是不一致的,有时是相反的,或者是他们中有些人本来不想打,……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与 1931 年一样,急于在中国变得强大之前展开攻势的人,仍然是关东军中的 少壮派军官。这些军官受轻而易举地征服东北、没有遭到国际制裁及法西斯和纳粹在欧洲 崛起等因素的鼓励,急于将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并在那里建立一个日本的大陆基 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 因。

材料三  1962 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是冷战期间 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 13 天,美苏双方在核按钮 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 终,其中有不少值得总结、反思的经验教训。

——百度百科“古巴导弹危机”

(3)综上,我们可以总结或反思哪些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题文)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

A. 普朗克    B. 麦克斯韦

C. 玻尔    D. 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