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分)阅读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

10分)阅读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在农奴制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农业上,农奴主认为有大量的廉价农奴可以剥削,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处于长期停滞和歉收状态。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皇室、贵族、教会、国家占有全部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繁重的租税,服劳役。他们的一切财产、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任凭地主打骂、买卖和转赠。

材料三 自由派贵族卡维林称农奴制使整个国家陷于不正常状态,……如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后就会将整个国家毁灭。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也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上述材料均出自张桂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材料四  19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信》中,表达了对主张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沙皇的深深的和庄重的谢意,并说:(如果)和平的实现了解放,那么亚历山大二世的王朝将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材料出自赵丽杰《赫尔岑和平解放农民的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落后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之所以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是什么?(2分)

3)对于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亚历山大二世与赫尔岑两人的出发点有何本质不同?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1)阻碍: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劳动力缺乏;经济落后。(2分) (2)前提:是统治阶级对造成俄国危机根源的清醒认识(或答是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 的清醒认识)。(2分) (3)不同:亚历山大二世:害怕农民革命,企图维护封建贵族专制统治;(2分) 赫尔岑:避免暴力革命给俄国带来流血和社会动荡,维护俄国和俄国人民利益。(2分) (4)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在农奴制的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和歉收状态”、材料二“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繁重的租税,服劳役。他们的一切财产、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生产力、市场、资金、劳动力、经济水平等方面概括落后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 (2)本题根据材料三“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统治阶级的认识的角度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之所以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 (3)本题据材料四“和平地实现了解放,那么亚历山大二世的王朝将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维护的根本利益不同的角度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与赫尔岑两人的出发点有何本质不同。 (4)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改革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回答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元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阔不如士奇等亲。自是,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明史》卷72《职官》

材料二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的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的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和英国内阁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内阁产生的影响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

—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材料二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搬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

(2)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

 

查看答案

《雅典政制》开宗明义地指出,至于雅典人的政制,他们选择的政体类型或者模式,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说,我是不赞成的。材料表达作者对雅典民主的基本认识是

A. 少数人民主 B. 非自由民主

C. 非精英民主 D. 奴隶制民主

 

查看答案

新华网太原2008年10月31日电,晋北妇女的婚姻在这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由恋爱,从“相亲不出50里”到“互联网上找知音”,择偶标准也从选择“嫁汉吃饭”到寻找“知心爱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 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 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 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汉朝创业之主刘邦是秦帝国里位卑职微的地方巡警官。他的两个丞相,萧何和曹参,曾任县级的小官僚。樊哙日后为大将,当日不过是屠夫。另一大将韩信寒微时曾一度乞食,黥布与彭越曾为盗。”对这一现象分析最准确的是(  )

A. 汉朝的选官制度致统治基础扩大

B. 农民战争基本上摧毁了世袭贵族势力

C. 汉朝开启中国平民政治时代

D. 平民参政使汉代社会矛盾缓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