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元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阔不如士奇等亲。自是,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明史》卷72《职官》

材料二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的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的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和英国内阁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内阁产生的影响有何不同。

 

 

(1)特点:明朝:①前期有票拟权,无决策权;中期权压六部,内阁首辅俨然宰相;后期遭打压,不敢弄权,致宦官专权。 ②明朝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 英国:①主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实行集体负责;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掌握国家大权,是政府首脑。 ②英国内阁是中央一级的行政、决策机构。 背景:中国:①为强化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②为解决繁重的政务压力而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内阁形成。 英国:①“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实行议会统治,由议会中多数党组成内阁,内阁成为国家政权的实际中枢; ②始国王主持内阁,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统而不治”,内阁首相成为政府首脑;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形成。 (2)不同:明朝:①内阁制度使得皇权专制得以强化而不受制约; ②明朝中后期皇帝为防止内阁专权,用太监牵制内阁,导致宦官专权,朋党倾轧, 明朝的政治日趋黑暗与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英国:①内阁制度开创了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先河; ②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1)从材料一来看,明朝的内阁权力是有发展和变化的。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来概括:前期主要是票拟权,无决策权;中期是权力鼎盛的阶段,权压六部,内阁首辅俨然宰相;后期则受到打压,不敢弄权,致宦官专权。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英国的内阁主要是与议会相互作用的,因此我们要论证内阁与议会之间的关系。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和中国的内阁产生的背景有很大不同,两者的社会性质不同,且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我们从这一点入手来分析即可。 (2)回答产生的影响,我们要结合具体史实来分析。明朝内阁的影响我们要抓住它的本质来谈,最终还是对君主专制起到了影响。而且,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一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英国内阁我们主要论述它对英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

—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材料二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搬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

(2)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

 

查看答案

《雅典政制》开宗明义地指出,至于雅典人的政制,他们选择的政体类型或者模式,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说,我是不赞成的。材料表达作者对雅典民主的基本认识是

A. 少数人民主 B. 非自由民主

C. 非精英民主 D. 奴隶制民主

 

查看答案

新华网太原2008年10月31日电,晋北妇女的婚姻在这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由恋爱,从“相亲不出50里”到“互联网上找知音”,择偶标准也从选择“嫁汉吃饭”到寻找“知心爱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 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 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 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汉朝创业之主刘邦是秦帝国里位卑职微的地方巡警官。他的两个丞相,萧何和曹参,曾任县级的小官僚。樊哙日后为大将,当日不过是屠夫。另一大将韩信寒微时曾一度乞食,黥布与彭越曾为盗。”对这一现象分析最准确的是(  )

A. 汉朝的选官制度致统治基础扩大

B. 农民战争基本上摧毁了世袭贵族势力

C. 汉朝开启中国平民政治时代

D. 平民参政使汉代社会矛盾缓和

 

查看答案

有一学者指出,“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中国政局这一系列巨变都与某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甲午中日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