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改革,就是人类早期...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改革,就是人类早期用政治手段对市场的矫正。当时雅典的贫富分化严重,大量自由人不得不卖身为奴,乃至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和原有的奴隶加起来在数量上远远超出自由公民。如果不改变这种市场契约所形成的结果,他们很容易颠覆雅典的政治体制,富人也面临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局。梭伦改革免除了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的债务,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拥有者的“私有财产”。这是对市场的侵犯,也是对市场的保护。

—2010年9月11日《盖茨和巴菲特不是来办“慈善晚宴”的》

材料二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三项重大措施是设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限制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4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第四项重大措施,则是颁布促进工商业的法规。

—人教版《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参考资料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据材料一、二中有关《解负令》的叙述,你认为“一个身为奴隶的人因此而获得了自由”这一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梭伦改革的第二项措施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应怎样计算其财产收入?为什么?

(3)梭伦改革对雅典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为什么?

 

(1)观点:梭伦改革是利用政权对市场经济的矫正。 判断:不正确。 理由:《解负令》只是废除债务奴役制;梭伦改革只是调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并非废除奴隶制。 (2)计算:包括土地财产的收入、经营工商业所得的收入等全部收入。 原因:雅典工商业发达,工商业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 (3)影响:将雅典引上了政治民主化道路。 原因:国家机构的改革进一步使权力下移;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则为政治民主化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阶级基础。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就是材料一的第一句话,在材料中能够直接找到答案。“解负令”并不能让奴隶获得自由,因为“解负令”只是废除债务奴隶制而非废除奴隶制。 (2)主要突出“全部收入”都要计算其财产收入即可,例如,土地财产的收入、经营工商业都必须计入。在回答原因时主要从工商业者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必然要求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利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1989年,世界政局深受东西方冲突的影响。美国和苏联这两股新兴势力都试图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又因双方政府构建、经济制度的不同,分歧更加突兀,很快冷战局面彤成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两大势力结盟,卷入相互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大阵营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使全球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为了不被强行纳入大国集团体系,那些在二战后赢得民族独立的前殖民国家纷纷投身于不结盟运动中。

——(德)克劳斯·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冷战支配了战后的重建活动。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冷战,以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宣传战为特征,但在某些地区,冷战也会变热,如1950—1953年间的朝鲜战争,冷战也有升级为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具破坏力的战争的危险。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1945年以来,人类前所未有地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进展,但是,成果的分配却并不公平,西方工业大国从中获取绝大部分财富。于是,世界政治的冲突不再是东西方之间,而是南北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之间的冲突。

——(德)克劳斯·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冷战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2)材料三中南北区域之间的冲突指什么?导致世界政治的冲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

——摘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

……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前后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

(3)简要评析材料三中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

A. 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

B.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C. 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D.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银行曾发行了一组“世界文化名人”系列的金银纪念币,“贝多芬”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款以音乐家为表现对象的纪念银币。对于金银币收藏者,这是第一款币面流动着音符节奏的银币。下列是收藏者对贝多芬的评论,其中有误的是

A. 他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B. 作品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的批判和对民主精神的向往

C. 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D. 音乐中可以领略到一种轻松活泼、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

 

查看答案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以下关于元杂剧产生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

A. 戏曲界徽汉合流的局面带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B. 流传甚广的昆曲促成了元杂剧的出现

C. “同光十三绝等著名艺人的出现

D. “瓦肆之类娱乐场所和知识分子科考无望而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