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指出,秦朝的失败除暴政外,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冲突有关,...

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指出,秦朝的失败除暴政外,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冲突有关,特别是秦与楚、齐、赵等自身文化传统比较深的地区的矛盾更为尖锐。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由此推断,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A. 消除了君主专制带来的暴政

B. 实现了不同文化区域的同步发展

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

D. 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

 

D 【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既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加强控制的集权要求,又照顾到各地的区域性文化差异,符合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的实际,减少了制度管理中的阻力和冲突。从材料中的“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来看,汉初的郡国并行制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故答案为D项。A、B项说法绝对,排除;地方王国有较大自主权,对中央集权有所削弱,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查看答案

(题文)分封制从本质上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以看出,比起商朝松散的联盟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

A. 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

B. 天子与诸侯形成官僚政治体制

C. 依据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

D. 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形式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近年,学术界对袁世凯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影响。下面是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期间政治活动片段(时间均为1911年)。

 

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袁观望

10月20日

袁要求:开国会,组责任内阁,解党禁,宽容起事党人,总揽全国兵权,宽与军费

月27日

诏授袁钦差大臣,节制陆海各军;隆裕太后拨内帑百万两济武汉军事;清军击败民军于汉口

月29日

袁致书黎元洪,首提和议

月8日

黎元洪复袁书,劝其附义,并允推为总统

月29日

袁电武昌答应停战;汪兆铭(注:革命党人)承袁父子之意,自北京密函武昌,主南北联合,清帝退位,举袁为总统,武昌军政府表示同意

月9日

袁令全国停战15日,后延长;黄兴回复汪电:袁如反正,举为总统

月29日

各省都督代表集会南京,选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随即电袁,暂代临时大总统,随时让位

 

 

—摘编自唐德刚《袁氏当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对袁世凯采取的策略,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活动。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战....对马海战之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双方于1905年9月在朴茨茅斯签订和约。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

—摘编自纽先钟《日俄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俄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开始大量进入议会,逐步取得统治地位。由于两党轮流执政,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需爵之事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政府的混乱状况暴露无遗,激起民众公愤。帕累斯顿内阁被迫进行文官制度改革。1854年,国会议员经调查提出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努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文官考试看重大学文化课程: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_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实施这些建议,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