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从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实质是

A. 国际力量的多元化

B. 国家民族意识再次觉醒

C.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 霸权主义政治受到制约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实质是国际力量的多元化,是指影响国际关系的不是单一力量,而是多种力量的合作,A项正确。国家民族意识指各民族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与政治多极化含义不同,B项错误。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指反对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强调由世界各国通过平等协商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共同治理世界事务,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多个政治力量,与问题不符,故C项错误。政治多极化制约霸权主义是其影响,而非其实质,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一目了然。对下图所示苏联漫画(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捧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解读正确的是

A. 马歇尔计划有效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B. 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

C. 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D. 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查看答案

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国是重点,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方针。此外交方针的提出说明中国

A. 采取灵活外交策略

B. 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C. 实行多边外交战略

D. 实施独立自主不结盟

 

查看答案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完全消失

 

查看答案

1970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53%,而1965年只占39%,与共产党国家的贸易额则从1965年的30%降至1970年的20%。中国进口的工业品和技术的大部分、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均来自日本和西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 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C. 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D. 外交政策回归理性

 

查看答案

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时间

外交活动

上午10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16: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 争取各国支持通过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B. 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C. 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D. 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