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国史学家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

法国史学家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

A. 十月革命

B. 工业革命

C. 辛亥革命

D. 信息技术革命

 

BD 【解析】 根据材料“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得出该“革命”的含义是不对原有秩序的彻底破坏,而是静态且影响深远的改革,BD两项是经济领域的革命,属于静态且影响深远的改革。AC两项属于暴力革命,故AC两项错误,BD两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该宪法的主要内容有

A. 规定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B. 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

C.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 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民族政策等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决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159项技术领域中,日本同时领先美国 和欧洲的有39项;当时世界十大银行中有八家是日本银行;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244家是日本企业。在日本产品的冲击之下,欧美制造业丢城失地,舆论一片哗然,他们把日本的崛起看作是第二次偷袭珍珠港。这一评价体现出

A. 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B. 日本成功地崛起为世界性政治大国

C. 美国对日本日益增长的经济科技实力产生严重担忧

D. 日本作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容忽视

 

查看答案

罗斯福在《“释”新政》中说:“代表着各种人口与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旨在

A. 调整劳资双方的关系    B. 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制度

C. 大力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    D.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对于新中国的工业化,有人认为:毛泽东他们那一代人是打地基、搭框架的,提供了一套毛坯房;面邓小平们则为这座房子进行了基础装修;现如今我们所做的,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房子进行精装修了。依据材料所述,下列有关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A. 1957年底,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 1978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 199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初步形成

 

查看答案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邓小平也曾在1978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革命是在个人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以下政策中充分体现重视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的有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