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城.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是

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B.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虽然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但“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即推动中国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是工商业的发展受到“重农抑商”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且也不是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排除。CD项属于客观原因,与材料设问内在的、人为的原因不符,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

A.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B.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

 

查看答案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 “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B. 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 “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 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查看答案

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由此可见周村丝织业的生产的特点是

A. 丝绸生产技艺高超且物美价廉

B. 专业手工业作坊生产分工细致

C. 种植业发展推动纺织业的进步

D. 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日益严格

 

查看答案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公元前256年)……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这里“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 私有土地的出现

B. 小农经济的产生

C.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D. 租佃关系的形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道:“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爱因斯坦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论述科学技术作用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材料三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发挥科技优势,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