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 1931年 1933...

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

 

1931年

1933年

下降幅度

中国茶叶出口额

5108万元

3858万元

30%

中国蚕丝出口额

14704万元

5642万元

61%

 

 

A. 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 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

C. 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

D. 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

 

B 【解析】 表格显示中国茶叶和蚕丝出口从1931年30%下降到60%,说明经济危机欧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B正确;表格显示不出中国自然经济信息,A错误;当时中国农产品水平依然很高,C错误;D不是材料体现现象主要原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国内工业品和原料价格指数表(以1913年为100),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时间

批发物价

上海粉麦价

天津布花价

汉口纱花价

工业品

农产品

绿兵

船粉

汉口小麦

14磅粗布

西河棉

棉纱

棉花

19

13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9

15

131.8

100.3

120.6

120.3

108.3

79.0

 

 

19

20

137.7

112.5

105.3

83.9

171.0

130.8

159.2

115.4

 

 

A. 传统自然经济顽强抵抗着外来经济侵略

B. 中国被进一步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西方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此时得到了较快发展

 

查看答案

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D. 反映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查看答案

据《泾县志》载,明初时地广人稀,人尚俭朴,丈夫力耕稼,女子勤纺绩蚕桑,“衣不过土布,士非达宦不得辄用纻丝”。但到了成化、弘治之后,“生养日久,轻役省费。民弥滋殖,此后渐侈”。《吴江县志》载:“庶人之妻多用命服、富民之室亦缀兽头”,被称为“僭越”。该变化反映了明代

A. 南方人地矛盾日趋突出

B. 江南地区日益成为经济重心

C. 早期民主思想潜滋暗长

D. 经济发展冲击身份等级观念

 

查看答案

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1426--1435年)所首创。下图是1964年在南京明故官遗址出土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釉上红彩云龙纹盘(残片)。考古专家认为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的典型纹饰。据此推知,明代

A. 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彩瓷供宫廷使用

B. 官窑已经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C. 釉上红彩首创时间提前到洪武年间

D. 彩瓷和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查看答案

“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太祖诏令“诸州府并置形势版簿,令通判专掌其租税”。形势版簿单独设置,专人主管。南宋时改为用红笔在税租薄中特别加注“形势”二字以作区别。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

A. 通判以征收税租为主要职责

B. 大地产制发达

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濒于解体

D. 田庄经济开始兴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