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北宋开宝四年...

“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太祖诏令“诸州府并置形势版簿,令通判专掌其租税”。形势版簿单独设置,专人主管。南宋时改为用红笔在税租薄中特别加注“形势”二字以作区别。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

A. 通判以征收税租为主要职责

B. 大地产制发达

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濒于解体

D. 田庄经济开始兴起

 

B 【解析】从材料中的“‘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以及材料反映的政府针对“形势户”采取的特别征税措施来看,宋朝时期拥有大量田产的人较多,说明这一时期大地产制发达。故答案为B项。通判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地方官员,排除A项;C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律疏议》载,依选举令,“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者,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以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即依庶人例。”这反映了唐代

A. 抑商政策崩解

B. 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C. 科举制度完善

D.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查看答案

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他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企图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解决严重土地兼并问题。但在公元12年,他又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宣告王田制中止。王莽改革土地制度的失败,说明

A. 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

B. 国家无意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C. 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

D. 井田制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

A. 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B. 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

C. 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

D. 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

 

查看答案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的力量对比此起彼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美国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二战后初期,美国……从经济方面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2/3,外贸出口额的1/3,黄金储备的3/4……

—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

材料三美国与西欧、日本经济对比表

 

1979年

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工业总产值(%)

100

37.8

9.45

10.1

6.5

出口贸易(%)

100

15.2

6.9

12.2

6.4

黄金外汇储备(%)

100

15.5

5.2

14.6

5.3

 

 

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最终战略目的。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实现“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和格局呈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因素

 

查看答案

资产阶级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方针,反映出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把货币看做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在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时,各国有不同的侧重点。西班牙和葡萄牙最重视控制金银的贸易。英国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为此,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亚当·斯密基于自由放任的原则认为在国内经济生活方面的自由竞争和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自由贸易同样重要。……英国是19世纪最早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第一,19世纪60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国际贸易取得异乎寻常的增长。……第四,对殖民地的自由贸易政策损害了殖民地国家的利益。在欧洲与东方的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抖三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攻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四但是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1)指出材料一中重商主义的内涵。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国家在15—17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实行重商主义的具体措施。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原则和政策;并说明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贸易政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的表现和各国政府的解决办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