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的“两个不许”。1979年,中共十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的“两个不许”。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决定》则把“两个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不许”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明显和缓。这说明

A.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得到彻底贯彻

B. 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

 

B 【解析】材料中对于当时农村实行的“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做法显然不放心,说明当时想摆脱“左倾”思想的限制仍然比较艰难,B正确;此时明显思想路线没有贯彻实事求是思想,A错误;材料中现象说明当时经济建设带有左倾思想,并没有完成拨乱反正思想,C错误;材料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存在顾虑,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9年,《人民日报》某文章说,北京居民的生活“已经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七件事,而是几十件,几百件亊。甚至一些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像呢绒、手表、收音机、缝纫机,现在也成了他们家庭里不很稀罕的家当了”。这说明

A.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居民生活质量大有提升

B. 要抵制“大跃进”时期北京出现的浮夸

C. 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髙

D. 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经开始向小康迈进

 

查看答案

1957年,国务院文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不仅使农业劳动力减少,而且会使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给城市带来不少困难。”并于次年取消了户口自由迁移制度。这一举措

A. 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

B. 确保了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 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

D. 是“左”倾错误在经济上的体现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 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B. 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C. 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 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

 

查看答案

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

B. 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

C. 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D. 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

 

查看答案

1989年,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 全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B. 全盘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C. 追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