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 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B. 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C. 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 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

 

A 【解析】试题材料是反对修筑铁路的言论。从材料中“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修筑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强烈冲击。故答案选C。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

B. 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

C. 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D. 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

 

查看答案

1989年,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 全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B. 全盘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C. 追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制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这段对话针对的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查看答案

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 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B. 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

 

查看答案

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

B. 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C. 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

D. 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