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

——摘编自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

材料二  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唐建光《舶来的盛宴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口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两宋时期的物种交流相比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的不同之处,并加以评析。

 

 

(1)南北物种交融;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 (2)不同:交流品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经济作物交流为主;对原物品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品牌化的包装。(任意四点评析:全球物种交流,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品牌消费意识的形成;加强世界的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现代全球物种交流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拉大了世界贫富差距。 【解析】 (1) 特点:据材料一“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酿酒和马料也需要麦子,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可得南北物种交融,据材料一“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可得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据材料一“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可得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等。 (2) 不同:据材料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而在此之后,它们被送到世界各地”可得交流品种增多,交流范围扩大,据材料二“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可得品牌化的包装,据材料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这些物品进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了它们的原产地”可得对原物品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据材料二“美洲的烟草、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可得以经济作物交流为主等不同。评析:据材料二“在全球化浪潮中,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可得全球物种交流,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据材料二“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美国烟草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可得促进了品牌消费意识的形成,据材料二“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可得加强世界的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根据所学可知其实质为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拉大了世界贫富差距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杌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

A. 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

B.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

D. 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

 

查看答案

中国现代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此政策的目的是

A. 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 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 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 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查看答案

读图——《告台湾同胞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A. 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B. 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

C.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运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查看答案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 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