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杌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1)通过考试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科举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 (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每点,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析】 (1)据材料“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的意义加以回答即可。 (2)第一问,据材料“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大颁布法令,确止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透的影响”加以归纳概括。第二问,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从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加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

A. 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

B.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

D. 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

 

查看答案

中国现代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此政策的目的是

A. 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 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 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 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查看答案

读图——《告台湾同胞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A. 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B. 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

C.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运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查看答案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 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这段材料说明了

A.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 日本、西欧崛起

C. 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D.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