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暴动,沙皇下令解散杜马,但杜马领导人拒绝...

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暴动,沙皇下令解散杜马,但杜马领导人拒绝执行这一命令;沙皇尼古拉发现他不再能够强迫杜马服从自己,于是让位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材料表明俄国

A. 二月革命完成社会转型

B. 沙皇统治权力遭到削弱

C. 君主立宪政体得以确立

D.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B 【解析】对材料分析后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沙皇的统治还没有被推翻,只是沙皇的统治权力遭到削弱,据此可排除AC两项,选出正确答案B;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是在二月革命之后,而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是二月革命还没有结束,故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可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A. 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B. 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C. 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 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查看答案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B. 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C.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 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查看答案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收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这一记述在客观上体现了

A. 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B. 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

C.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 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

 

查看答案

“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这些现象共同体现了

A. 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 农民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

C. 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

D. 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

 

查看答案

(题文)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 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B. 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C. 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    D. 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