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 寒冷的气候使人勇敢,炎热的气候使人萎顿。不仅国与国之间如此,就是一个国家的...

材料

寒冷的气候使人勇敢,炎热的气候使人萎顿。不仅国与国之间如此,就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也是如此……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亚洲常常有一些在欧洲无法存在的庞大帝国。这是因为,亚洲有较大的平原,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阻隔相对较少,能够容易地在广阔的区域内进行征服……欧洲国家因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的自由特性使得国家间的征服变得非常困难。与此相反,亚洲只有奴役,没有自由。专制统治笼罩着整个国家,人们的自由十分有限……土壤较好的国家常常实行君主统治,土壤不太好的国家常常实行共和政体……生活在岛屿的人民比生活在大陆的人民更喜爱自由。这是有以下几个原因决定的:岛屿一般很小;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比较困难;岛屿有海洋天堑,大帝国无法入侵,因而能够保留自由。岛民很少受到侵略战争的影响,因而能够较容易地保持自己的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论证并评价孟德斯鸠关于地理环境对政治影响的观点。

 

论证:古希腊的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文化性格——政治特征 中国的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文化性格——政治特征 评价:在反对宗教神学、探索社会发展的客观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但它夸大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国家制度的决定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而且它的作用和影响还受着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解析】 据材料“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亚洲有较大的平原……欧洲国家因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的自由特性……土壤较好的国家常常实行君主统治,土壤不太好的国家常常实行共和政体”,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希腊和中国的地理环境、经济结构、文化性格、政治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证。再从地理环境与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关系出发,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评价孟德斯鸠关于地理环境对政治影响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知识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弗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这句话?“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是指什么?

(2)据材料一、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所说美国的民主政体吸取了英法文明的哪些精华?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说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 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 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查看答案

(题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查看答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教授在《近代史的几个问题》说道:“贸易失衡是贸易交往中常见现象,消除失衡,重建平衡,原本就是政府的责任。可惜的是,大清帝国的乾隆帝、嘉庆帝不明此理,而英国人也缺少足够的耐心。”根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B. 天朝上国的心态是导致大清皇帝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

C. 英国曾经为和平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作出努力

D.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对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冲击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此现象说明

A. 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

B. 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

C.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D. 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