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教授在《近代史的几个问题》说道:“贸易失衡是贸易交往中常见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教授在《近代史的几个问题》说道:“贸易失衡是贸易交往中常见现象,消除失衡,重建平衡,原本就是政府的责任。可惜的是,大清帝国的乾隆帝、嘉庆帝不明此理,而英国人也缺少足够的耐心。”根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B. 天朝上国的心态是导致大清皇帝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

C. 英国曾经为和平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作出努力

D.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对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冲击

 

B 【解析】 据题干材料“原本就是政府的责任”可以知道材料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A项说法正确。天朝上国的心态不是导致大清皇帝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题干材料也不能体现,故B项表述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英国人也缺少足够的耐心”可以看出英国曾经为和平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作出努力,故C项说法正确。根据题干材料“贸易失衡”,结合教材鸦片战争的背景,可以知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对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冲击,故D项表述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此现象说明

A. 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

B. 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

C.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D. 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

 

查看答案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 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 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 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查看答案

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了宪法,共和派(特别是激进共和派)原本希望建立更能体现“民主”色彩的一院制议会,但最后还是确立了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这体现了

A. 当时各派的妥协

B. 当时各派不满意该宪法

C. 当时法国政治环境复杂

D. 宪法的不稳定性

 

查看答案

(题文)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A. 邦联制

B. 两党制

C. 议会制

D. 共和制

 

查看答案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党鞭”在英国的出现。

A. 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

B. 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 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