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

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这说明王守仁

A. 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

B. 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C. 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

D. 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A 【解析】 材料“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反映了王守仁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的思想,故C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王守仁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

A. 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    B. 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

C. 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    D. 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东晋至唐代有关佛教思想的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礼教有本,遂因之而成教,则功由在昔……斯乃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

东晋高僧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

东晋孙绰《喻道论》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唐代高僧慧能《疑间品第三》

 

 

A. 佛教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

B. 儒学思想体系日渐完善

C. 佛教思想的中国化倾向明显

D. 儒佛道三教合一已出现

 

查看答案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 “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 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 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查看答案

河南大学李振宏用数据库方法对西汉、东汉时期各10部名著的关键词出现次数进行了数据分析(如下表,单位:次)由此可知两汉强调

时期

著作

西汉

《史记》《春秋繁露》等10部

970

1790

1612

1273

1282

359

574

918

东汉

《汉书》 《论衡》等10部

822

1720

2052

1540

1922

539

643

1679

 

 

A. 礼乐文明    B. 以法治国

C. 以孝治国    D. 外儒内法

 

查看答案

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

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 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

C.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