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河南大学李振宏用数据库方法对西汉、东汉时期各10部名著的关键词出现次数进行了数据...

河南大学李振宏用数据库方法对西汉、东汉时期各10部名著的关键词出现次数进行了数据分析(如下表,单位:次)由此可知两汉强调

时期

著作

西汉

《史记》《春秋繁露》等10部

970

1790

1612

1273

1282

359

574

918

东汉

《汉书》 《论衡》等10部

822

1720

2052

1540

1922

539

643

1679

 

 

A. 礼乐文明    B. 以法治国

C. 以孝治国    D. 外儒内法

 

D 【解析】材料内容“仁、义、礼、信、忠、孝、诚”等信息体现了儒家思想内容,“法”体现了法家主张,两汉时期实行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故D正确;礼乐文明片面强调儒家思想,故A错误;以法治国片面强调法家思想,故B错误;以孝治国的说法片面强调“孝”,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

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 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

C.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

 

查看答案

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体来说是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日期

封面

1950年12月11日

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1954年5月10日

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1972年3月6日

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

1979年1月1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材料三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美国、世界的政治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战略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何利用“包容”的历史传统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材料二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许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最高工资即6000法郎等。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材料三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1)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巴黎公社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

(2)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主要有哪些进步性?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

 

查看答案

铭记历史,缅怀过去,珍视和平,不忘屈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材料三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3亿中国人民迎来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

——新华网报道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的写作时间和创作背景。

(2)请分别列举一例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除南京大屠杀以外的日军侵华罪行。据材料三分析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何重大的现实意义?

(3)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查看答案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     )

A.扩大了耕作面积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积累了生产经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