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对行政监察人员的任用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对行政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严格的规定。在监察官的使用方面,明确了监察官的任职期限与升迁。“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历代还制定了《监察六事》《巡按察六》《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来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使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而另“二公”为秩万石。唐代,监察御使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使为七品,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知县……当然,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曹凯旋《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之借鉴》

材料二  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相互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罗马共和国还设立了监察制度……使保民官和野心家不能操纵选举,使甚至人民自己也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

——摘编自(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美国的行政监督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行政监察的任务分散在各有关部门分别执行……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摘编自李玉赋编《中国廉政建设研究成果集二》

材料四  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同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逐步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勾结,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家财产。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得意地对身边的人说:“我就是沙皇。”同时,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监察人员任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从法律的角度概括指出孟德斯鸠认为罗马兴盛的原因。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归纳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及其直接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带来的后果。

 

 

(1)特点:监察官有明确的任职期限;以法律规定监察官的职责;监察官员的品秩较低。 评价:对于监督官员规范行政,防止官员贪腐等有一定作用;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并不代表民众履行职责而只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2)原因:法律(罗马法)对权力的制约;监察制度防止权力的滥用。 特点: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监督系统;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监督网络健全,工作效率高。 (3)现象:领袖权力高度集中,个人专断;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 原因: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 后果:导致苏联党和政府失去群众基础,最终苏联解体。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对监察人员任用的主要特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明确了监察官的任职期限与升迁”体现的是监察官的任职期限与升迁非常明确的特点,再例如,“宋元明监察御使为七品,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知县”体现的是监察官员的品秩较低的特点。在评价古代监察制度是要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例如,材料中的“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就是强调古代监察制度的消极方面,因为毕竟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是加强君主专制、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2)从材料二的具体内容来看孟德斯鸠认为罗马兴盛的原因主要是靠罗马的法律,因为罗马的法律规定对权力实行制约并且还设立了监察制度。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则要按照材料三的意思进行分层次概括,例如,“行政监察的任务分散在各有关部门分别执行即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3)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主要从领袖、领导干部两个方面进行概括,要突出领袖的个人专断,领导干部的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而直接原因在材料四中能直接找到答案,“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中的“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就是直接原因,而带来的后果则要从导致苏联的解体、导致亡党亡国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查看答案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

A. 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 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D. 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查看答案

据新华社对1972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查看答案

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A.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C.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查看答案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盟并不十分紧密”。“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这一时期北约组织的衰落体现出

A. 战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B. 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C. 苏联在冷战中已具有优势地位

D. 西欧政治一体化水平的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