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材料四:“(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经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赋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1)材料一、二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2)材料三反映了欧洲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归纳其具体表现?

(3)材料四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1)材料一认为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集团由隔绝走向联系和交往。 (2)商业革命。表现:商品流通范围和数量的扩大;商品流通的品种和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商业投机现象盛行;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3)传统手工业; 关联: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解析】 (1)由材料“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可见材料一认为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由材料“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可见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集团由隔绝走向联系和交往。 (2)由材料可知,西欧商业领域出现重大发展,我们通常叫做商业革命。由材料“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可从商品种类、商业机构和商贸重心等方面归纳。 (3)由材料“(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结合所学,此处“旧工业”当指家庭手工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加紧对外扩张,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汉武帝时代起,史籍已经多见关于气候严寒的记录。如《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夏四月,陨霜杀草”……王莽时期严重低温的气候反常记录更为频繁。例如,天凤三年(公元16年)二月,“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在公元前50年至公元70年这120年间,有关气候异常严寒的记载多达20余起……王莽专政时最为集中的10年中,大约7年都发生严寒导致的灾害……引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王莽本人在农民起义打击下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

材料二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材料三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1)根据材料一,从小农经济特点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中国古代政权的灭亡。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些“边际土地”的开发给当时清朝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各国通商之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监察官在行使监察权力时,一般说来不仅不受同级乃至上级行政长官的干预,也可以不受上一级监察长官的左右。隋唐时期,其独立性更加明显,一般御史在执行监察任务时,不仅不受任何官员的约束,甚至连御史台长官也无权过问,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且可以闻风奏事。清代还规定“御史言事,不先自台长”。

——摘编自张立武《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古罗马监察官制度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22年一共持续了421年。一般认为监察官制度在苏拉独裁期间被废除,因为在这近十年间没有作过人口普查。尽管后来在庞培和克拉苏任执政官期间,监察官制度又被恢复了,但其权力受到保民官克劳狄制定的一项法律的限制。该法律规定,监察官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才能把某位元老驱逐出元老院,同时两位监察官必须就此处罚达成一致意见。庞培第三次担任执政官期间废除了该法律,但监察官的权力和影响再也无法恢复。随后的内战期间没有再选举监察官,公元前22年以后,罗马不再设监察官。

——摘编自李阳华《古罗马监察官制度及其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古代罗马监察官制度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实现了自强求富目的

C. 促进了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 以建立民主制为目标

 

查看答案

清末张謇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万万两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该主张

A. 比较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B. 客观上加剧列强资本输出

C. 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

D. 从轻纺业开始推动工业化

 

查看答案

下图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和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示意图。据此可知

A. 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德国开展    B. 英国、法国工业生产呈下降趋势

C. 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具有必然性    D. 20世纪初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