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

 

C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山东和山西的简称分别是鲁、晋,两者均源自西周封国国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 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强烈地冲击着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的生活日益腐化奢侈,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货币,单靠出卖“年贡米”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向豪商们借债。据估计,1790年的债务总额高达6000万两黄金,年息300万石米。一些大名因负债太多,只得让债主购买武士身份,给予“带刀”特权和参与藩政的权利。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于困境,不少下级武士沦落到无处安身的地步,成为“浪人”。其中一部分浪人被迫从事当时被认为卑贱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一部分浪人放弃武士身份,去做教师、医生、作家等。下级武士的沦落和向资产阶级的转化,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5,而国际市场上却是1∶15或16,也就是日本的白银价比国际市场上要贵三倍多。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面对材料二所述这种状况,西方商人采取了什么举动?

(3)材料一、二中的这些变化给日本封建秩序和日本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图中哪一现象最能体现民族融合?

(2)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a中?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你认为孝文帝是盖世英雄还是千古?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通过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思考改革成要什么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

(3)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90年,明治天皇颁布了在日本近代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教育敕语》。从它颁布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成为了日本的教育基本法。

《教育敕语》说:“尔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世济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也。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望尔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和、朋友信、恭俭律己。时守国法,一旦危机,则义勇奉公,以辅翼天壤之皇运。”

——《福泽谕吉第十卷》日本·岩波书店出版

(1)据材料指出,《教育敕语》所说的“教育之渊源”指什么?并概括其主要目的。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敕语》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