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1)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改革应该既“除旧”又“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2)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相互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解析】 (1)困难:根据“官吏闾民,皆称不便”“ 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分析得出: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根据“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得出改革应该既“除旧”又“布新”,不可偏废;根据“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得出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还可从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等角度分析解答。 (2)根据所学可知,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受西方的影响;根据“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 “究其实,无一人过问”得出政出多门,相互推诿;根据“粪土载道,秽污山积” “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得出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根据“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得出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访问清帝国。英使带来的礼品共590余件,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乾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马戛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等要求。对此,乾隆断然拒绝。

依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可以依据其中一条或多条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宪法既未授予联邦,又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未经州的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一州在参议院的平等代表权,以及变更州的边界;……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不能征收进出口税,无权设立军队,不能发行货币,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及妨碍执行联邦法律。……加入联邦的各州不分大小,政治上一律平等

—摘录于弗格森和麦克·亨利《美国政体》

材料二:关于德意志帝国的代议制,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马克思说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②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据《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联邦政府的具体权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州政治平等权在国会代表分配中是如何体现的?概括指出联邦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德国1871年宪法的有关内容进行阐述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德国代议制建立的影响进行阐述说明。

 

查看答案

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美国捏造谎言,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地区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大力制造他国对中国的恐惧和怀疑。符合此次会议主旨的是

A. 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寻求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 探索亚非人民的联合自强

D. 为港澳回归寻求国际支持

 

查看答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 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查看答案

清末新政期间,关于科举制的改革,原拟用10年时间逐步以学堂代科举,仅仅过了一年,不待学堂制成熟,便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对立宪改革,朝廷原确立预备期9年,仅过两年就宣布减为5年,而朝野甚至在讨论减为3年或立即施行的可能。这表明

A. 清朝统治的政治危机空前加深

B. 民主革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C. 新政的成效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D. 国内顽固势力已退出政治舞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