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 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 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 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C 【解析】材料表明士子考试“须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到“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资格限制放宽了,说明人才选拔渐趋开放,故C正确;A不符合“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表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

A.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D. 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

 

查看答案

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 贵族政治受到冲击

C. 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225年,诸葛亮南征南中(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一带)后,在原有五郡基础上增设云南、兴古二郡,是为“南中七郡”,以分其势力,使南中地区进一步郡县化;袭用秦汉分封“蛮夷邑君侯王”之策,尽量少留汉官兵,利用当地夷帅或方土大姓进行统治。鉴于昆明、叟等族“征巫鬼,好诅盟”之俗,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民看到这种象征和平的图谱,甚为高兴,争先拿回家供奉,以期上佑友善局面。诸葛亮还令下属官吏常与夷民“投石结草”,拜为兄弟,互示友好。诸葛亮还“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飞军”;又“迁濮民数千落于云南、建宁界,以实二郡”。诸葛亮允许汉族人迁徙到南中地区,还命人教打牛以代刀耕,使夷越诸族逐渐掌握了用铁制农具进行生产的技术

——摘编自白翠琴《论蜀汉“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之策》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治理南中地区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诸葛亮治理南中地区的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张居正指出当时的五大积弊:“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的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员,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防御蒙古鞑靼入寇边关,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3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互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边防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使北方暂免于战争破坏,农业生产有所发展。张居正还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他认为,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隐没不实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首要前提就是勘核各类土地,遂于万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摘编自《张文忠公全集》和《明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外历史学家,无不为中国封建社会里存在如此强大的统一力量而感到惊愕。人们不能不问:同样是封建社会,有着大致相同的生产水平——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自然经济,而中国封建国家为什么具有如此不同的形态?它依靠什么样的组织力量来克服分裂割据?“大一统”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上的特色,它是中华民族古代的光荣与骄傲,但我们民族也曾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结合材料及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大一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