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征侧、征贰姐妹是东汉初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人,与雒将诗索的夫人,合称“二征夫人...

征侧、征贰姐妹是东汉初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人,与雒将诗索的夫人,合称“二征夫人”。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二征夫人”发动反抗东汉统治的起义,一度取得北圻、中圻65个城邑,起义虽于三年后失败,然而“二征夫人”至今被越南人民奉为民族英雄。河内市有“二征夫人”郡、河南省府里市有“二征夫人”坊,即为纪念她们而命名。据此能被确认的史实是

A. “二征夫人”起义一事查无实证

B. 当时交趾郡应隶属于东汉管辖

C. 东汉的疆域版图南至印度洋

D. 秦代已经征服了今天的越南

 

B 【解析】材料体现不出,“二征夫人”起义一事查无实证,故A项错误;“征侧、征贰姐妹是东汉初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人”说明当时交趾郡应隶属于东汉管辖,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的疆域版图南至越南,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东汉的历史,体现不出秦代已经征服了今天的越南,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 “获罪于天,不可祷也”    B.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C.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D. “不语怪、力、乱、神”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惠。”

《国语·鲁语上》

“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左传·高祖本纪》

 

 

A. 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

B. 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C. 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

D. 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正义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所提倡的正义观,无论是对当时或对于当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拾克方,林建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

(2)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

 

查看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百二十年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戊成变法,却昙花一现,归于失败,然戊成变法却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杨锐者,张之洞入室弟子,岁馈千金,养之京师,而一切托之者也。”杨锐与刘光第之入军机,亦张之洞托陈宝箴荐之者也……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

—康有为《驳后党逆贼张之洞、于荫霖诬捏伪示》

材料三

 

 

 

历史研究时期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主要观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变法主张没有得到贯彻,光绪皇帝处处受到慈禧太启的制约,手中无权,如果光绪有权,变法定会成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革命史观流行。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封建势力划不清界限;不反对帝国主义,(李嘉所:《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历史反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阶级斗争史观流行。

改良运动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戌变法》)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客观因素:政治结构不平衡;社会结构不利于变法;文化氛围不成熟。主观因素:即变法者指导思想和具体策略的不完善;变法者操作艺术和采取行为的不成熟与缺乏灵活性。(摘編自张喜云《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戊戌变法研究综述》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变法的主要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意图。

(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教训。

(3)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因素。

 

查看答案

改革的核心价值,是为社会的发展: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民的幸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材料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基础上开创的。

——习近平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现实原因。

(2)材料二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多年建设基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思路上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意义?

(4)据材料四,指出当前改革的关键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得以不断深化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