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刻印于1645年的《地图综要》记载:“中国之地,四通八达。莫若楚也。楚固泽国,...

据刻印于1645年的《地图综要》记载:“中国之地,四通八达。莫若楚也。楚固泽国,耕稼甚饶,一岁再获,柴桑(今九江)吴郡(今苏州)多仰给焉。谚日:‘湖广熟,天下足’,言其土地广沃,而长江转输便易。”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楚地(两湖地区)(       )

A. 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B. 交通便利,商贸兴盛

C. 盛产粮食,大量外输    D. 人口稠密,城镇繁荣

 

D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由材料“土地广沃”“湖广熟,天下足”,故排除A;由材料“长江转输便易”,故排除BC;材料没有反映楚地的人口信息和城镇信息,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都城简表,结合所学判断(     )

朝代

都城

朝代

都城

周朝

镐京、洛邑

北宋

东京

秦朝

咸阳

南宋

临安

西汉

长安

大都

东汉

雒阳(洛阳)

南京、北京

隋、唐

长安

京师(北京)

 

①唐朝以前全国的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

②宋朝开始全国政治中心逐渐南移和东移

③元朝以前中原王朝的外敌主要来自西北

④元朝是我国历史上首个定都北京的大一统王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隋唐时期巴渝地区设置了部分新县。关于资州龙县,史料记载“本汉资中县地,隋义宁二年招慰夷獠(古民族名),于此分县置龙水县。”关于合州巴川县,史料记载“唐开元二十三年,析石镜、铜梁置。有铁。”关于合州铜梁县,史料记载“唐长安四年,刺史陈靖意以大足川侨户辐凑,置县取小铜梁山为名。”据此,设置这些新县的原因包括(   )   

①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②有利于对资源的管理

③加强中外贸易                        ④人口数量的增长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定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的政治现实是(   )

A. 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 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C.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 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文学领域出现了挑战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下列哪部作品推动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

A. 《诗经》    B. 《水浒传》    C. 《三言二拍》    D. 《红楼梦》

 

查看答案

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以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