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20世纪的“政策探索与调整”自行拟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20世纪的“政策探索与调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

 

评分说明:(1)论题设置明确、合理,符合材料。 (2)能从不同层次、角度来论述,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 (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 示例一: 论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模式的相互影响。 论述:(1)大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成功摆脱困境,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盛行。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管理的合理成分,逐渐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为主,逐渐推行市场发展模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西方国家大多推行混合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3)经济管理模式并无国界之分。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示例二: 论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与探索。 论述角度:中国或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的原因;改革与探索简单过程;改革与探索的作用或影响。 示例三: 论题: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大经济探索与调整。 论述角度:说明两次调整的背景和特点,并分析各自产生的影响。(回答略) 【解析】 本题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混合经济”、“中国改革开放”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围绕20世纪的“政策探索与调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例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模式的相互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中国的改革开放借鉴西方市场经济管理的合理成分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说明:(12分) (1)论题设置明确、合理,符合材料。(3分) (2)能从不同层次、角度来论述,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 (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每个论述点给3分,只需答出3个要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已小雨,佑多贾以鬯(chà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春秋)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三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查看答案

“特别是1996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A. 国家干预的加强

B. 混合经济的完善

C. 第三产业的兴起

D. 信息技术的推动

 

查看答案

20世纪70~80年代,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大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科技成果在经济中得以应用,而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20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忽视民用工业的技术革新    B. 苏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

C. 苏联计划经济体侧的严重制约    D. 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

 

查看答案

有同学根据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的内容整理出的知识结构图。图中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B.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 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 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将选择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