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已小雨,佑多贾以鬯(chà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春秋)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三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1)状况:商业受政府监管,并为王室服务 政策: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 (2)政策: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制约游民;富国强兵(拓展疆域);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 (3)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冲击;农商并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 【解析】 试题 第(1)问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状况: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中的“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可以得出商业受政府监管,并为王室服务。政策:由上述状况和“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可知当时政府是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的。 (2)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回答。政策:由材料二中的“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可知其政策是重农抑商。原因:由材料二中的“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等信息可以概括为发展农业,制约游民;富国强兵(拓展疆域);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 (3)观点:由材料三中的“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等信息可以概括为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原因:由材料三可知当时处于宋代,结合宋代有关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冲击。再结合材料三中的“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可以得出作者认为农商并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 (4)关系: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一中的政府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到材料二中的重农抑商,再到材料三中的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再结合所学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可以看出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正确的经济政策能够促进商业的发展,而商业的发展也会促使政府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特别是1996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A. 国家干预的加强

B. 混合经济的完善

C. 第三产业的兴起

D. 信息技术的推动

 

查看答案

20世纪70~80年代,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大约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科技成果在经济中得以应用,而一项新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20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忽视民用工业的技术革新    B. 苏联过分倚重军工生产

C. 苏联计划经济体侧的严重制约    D. 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

 

查看答案

有同学根据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的内容整理出的知识结构图。图中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B.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 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 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将选择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查看答案

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A. 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

B. 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C. 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

A. 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

B. 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

D. 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