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到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二: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的盈利指数,

年份盈利指数(%)

1915———4.38

1916———7.61

1917———36.93

1918———21.43

1919———70.56。

材料三: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面对外国资本的加紧渗入,洋货越来越多地充斥中国市场,国内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的运动,这次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1919年达到高潮。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使国货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材料四: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

材料五: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本灭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根据材料,简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顺序答错不给分)

 

19C60-70年代兴起 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短暂春天 1927-1936—短暂发展 1937—1949 发展困境 【解析】 由材料“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说明19C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由材料“中国纱厂1915~1919年的盈利指数”说明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由材料“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说明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由材料“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的表格说明1927年到1936年短暂发展。由材料“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本灭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可见抗日战争以来,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萎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化正从“美国化”异化为“反美化”、“去美化”,诚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所说:“我们在过去20年依赖的很多增长驱动器正在消亡……我们将面临一个劳动力流动、资本和政治意志松懈的垮掉的10年。这与全球化相关。”上述材料认为全球化对美国来说:

A. 丧失经济增长动力    B. 其霸权被逐渐削弱

C.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D. 全球反美情绪严重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判断该学者意在:

A. 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客观分析战后赫鲁晓夫等人改革的弊端

C. 应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    D. 指出“斯大林模式”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查看答案

下表中所体现的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87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2%

3%

第二产业

38%

38%

40%

第三产业

60%

60%

57%

 

 

A.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B.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 科学技术的新进步

D.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查看答案

《道德经》中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之说。因此,“诚信”不仅有利于人格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在罗斯福“新政”中,能明显反映上述思想的是:

A. 整顿金融体系    B. 调整工业结构

C. 调控农业市场    D. 加强社会保障

 

查看答案

据冯天瑜的《中华文化史》记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这些情况

A. 最早发生于中华民国建立之后

B. 反映了上海近代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半殖民化

C. 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弘扬

D. 揭示了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