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

(题文)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 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B. 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C. 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    D. 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C 【解析】 由材料“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符合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价值,故选C;渡江战役和淮海战役是1949年,时间不符,排除AB;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指到1948年中共兵力装备好转,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丰子恺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上述现象反映出

A. 中国各个阶层利益走向趋同

B. 中共敌后抗战策略实施有效

C. 举国一致抗战局面逐渐形成

D. 政府全面抗战路线得以贯彻

 

查看答案

国民政府军委会曾制订了如下作战指导方针:国军以各一部守备华南海岸及华东、华北现阵地,并积极发展游击战,妨害长江下游之航运,牵制消耗敌人。国军主力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地障及长江两岸丘陵、湖沼,施行战略持久。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查看答案

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查看答案

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时,宋教仁一再要求采用责任内阁制,但南京临时政府未予理会,采取了总统制。此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

A. 利于制约总统专权

B. 导致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C. 有助于袁世凯称帝

D. 使宪法背离了分权原则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

A. 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 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 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