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牛顿 图二 海王星 请回答: (1)说明图一、图二的内容的...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牛顿      图二 海王星

请回答:

(1)说明图一、图二的内容的相互关系。

(2)图一中的人物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1)19世纪40年代,天文学家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发现了海王星。 (2)①数学:提出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开辟了数学新纪元。②光学: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提出光的本质是微粒的学说。③天文学: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人们对天体运动的研究。④物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三大运动基本定律,标志着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即经典力学体系建立。 (3)虚怀若谷的谦虚态度;善于思考和观察;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勤奋探索的精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牛顿。从牛顿的成就及其精神等方面来分析。 (1)图一是牛顿、图二是海王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年代,天文学家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发现了海王星。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牛顿的数学微积分的成就、光学、天文学、物理学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谦虚的态度、善于观察、正确的科研方法、勤奋精神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比较准确的说法是

A. 前者否定了后者

B. 前者概括了后者

C. 前者继承了后者

D. 前者推翻了后者

 

查看答案

之所以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它(  )

A. 将天体的运动和地球上的运动概括在同一理论之中

B. 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C. 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D. 建立了一套实验观察与数学演绎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查看答案

沃尔夫在1935年写道:(它)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他所指的著作是

A.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B.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 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20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变!”

材料2:我们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

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来,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地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

(2)结合史实,根据材料2指出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针对农民的不满,列宁又是怎么解决的?其政治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2: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以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2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它们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