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2: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以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2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它们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方式:和平夺权。原因: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2)方式:暴力夺权。原因: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3)现象: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解析】试题分析:问题一:分析材料1,列宁提出“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尽量公开活动,没有暴力,意思是和平方式夺权。问题二:联系教材,最终夺权政权采用的是暴力方式,因为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后,俄国暂时出现无产阶级政权和资产阶级政权共存的局面,1917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武装镇压了游行群众,列宁也遭到迫害,这一事件打破了和平夺权的可能。问题三:联系史实,俄国革命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第二个阶段是面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面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无产阶级进行的十月革命,因为第一次是推翻封建统治,所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第二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以是社会主义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作出这样的论断: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地区,而且是所有或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革命。

列宁认为,由于资本的国际联合已经破裂,以及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就可能首先在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俄国当时就是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在俄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取得成功。

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想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注意这一点。”

——(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请回答:

1)俄国并不具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两个条件,但十月革命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那为什么还说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呢?

(2)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态度给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 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 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 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 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查看答案

(题文)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经济政策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查看答案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暂时的退却”是指

A.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 在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D. 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

 

查看答案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 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