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 ...

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

A. 电的发明和利用    B. 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 经典力学的发展    D. 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B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的时间是20世纪初,而A和C分别是19世纪和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发明创造,予以排除,题干说明的是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而D项是物理科学的重大发明在军事上的应用,不属于物理学本身,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所以此题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A. 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 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查看答案

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比较准确的说法是

A. 前者否定了后者

B. 前者概括了后者

C. 前者继承了后者

D. 前者推翻了后者

 

查看答案

爱因斯坦是历史上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1905年发表的五篇论文涉及分子动力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日后的诸多技术奠定了基础。关于爱因斯坦孜孜不倦地探索科学的动机,正确的是

①财富

②名声

③好奇心

④科学的美

⑤研制原子弹

⑥创造神话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⑥

D. ②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制度改革历程

1949

新中国成立后,各高校沿袭民国时期做法,实行单独招考

1952

全国高校基本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按照苏联模式进行联系调整,重工轻理,取消部分学校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

1966

取消高考制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录取办法

1977

邓小平出任副总理,分管文教,恢复高考

1984

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1985

上海自主命题,这次改革有效促进了上海教育有质量的整体提升

1999

国家批准大学扩大招生规模,1999年大学招生人数增长47.4%,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广东率先改革,2001年大多数省市实行文科、理科综合考试

2001

部分重点高校实行“自主招生”试点,至2010年有七十余所高效具有自主招生资格

2017

上海浙江启动高考改革试点,打破文理分科,实行“3+3”,选举科目采用“6或7选3”模式,英语考试开始试行一年两考

 

高考制度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关键环节,请根据表中信息,任选其中两个阶段概括高考制度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来,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