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中国开始实行专利制度,设立主管工业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中国开始实行专利制度,设立主管工业专利的机构。1912年6月13日,工商部制订了科技奖励法——《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1923年6月,农商部经修仃重新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把奖励对象扩大到新产品及其新的制造方法两种,授予3年或5年的专利权,对仿造外国产品有显著成绩的给予褒奖。该章程内容的扩大,为形成较完整的专利保护奠定了基础。随后,1928年6月,合并后的农工商部又公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规定了对新产品或其新的制造方法分别授予15年、10年、5年和3年的专利权,对仿造外国产品有显著成绩的,给予褒奖;1929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1929年7月31日,南京政府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2年9月30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等等。

材料二我国专利法自1985年实施以来,为适应国际国内专利保护制度的不断变化,历经了1992年、2000年、2008年三次修订。修订内容以专利法为主干,辅之以专利法实施细则与专利审查指南等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丈件的修改。一经过第三次修改后的专利法,使得我国专利保护水平总体上达到TRIPS协定《知识产权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体系下的多边贸易协定标准的要求,为我国加速迈进知识产权强国的行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具体实施起来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专利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有效专利实施率低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任园园《我国专利法的历史沿革与现行法律存在问题及完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专利保护制度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变化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专利保护制度的认识。

 

(1)趋势:以奖励工业和科技发明与创新为主;相关法律逐渐增多;保护内容渐趋完整。 原因:抵制列强经济侵略;政府政策调整;民族工业的发展;西方因素的影响。 (2)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适应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专利保护水平达到国际标准;相关法律不断修订。 认识:企业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善于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自己。 【解析】(1)关于民国时期专利保护制度演变的趋势,根据材料一“设立主管工业专利的机构”“工商部制订了科技奖励法”“对仿造外国产品有显著成绩的给予褒奖”可知以奖励工业和科技发明与创新为主;根据材料一“《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等信息可知相关法律逐渐增多;还可从保护内容渐趋完整方面作答。关于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西方、政府、民族工业等经济、政治角度入手分析。 (2)根据材料二“为适应国际国内专利保护制度的不断变化,历经了1992年、2000年、2008年三次修订”“使得我国专利保护水平总体上达到TRIPS协定《知识产权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体系下的多边贸易协定标准的要求,为我国加速迈进知识产权强国的行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等信息可从国内国际形势、专利保护水平、保护手段等角度作答。 (3)解答认识应从宏观上把握所有材料,找其内在联系,总结经验教训,可从政府的角度、企业的角度等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为特定目的而设的一些常设机构,它们是现代国际组织的维形。进入20世纪之后,因际组织开始获得真正的发展,国际组织也从最初的专门性和技术性组织开始向般性和政治性组织扩展。二战结束时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创了因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49-1971年,中国很少参与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组织;二是1972-1989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还是比较有限的;三是1989年至今,中国开始全面深入参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干逸舟将中国与困际组织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从拒绝到承认、从扮演一般性角色到争取重要位置、从比较注重国内需求到更加兼顾国际形象”的曲折过程。

——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各阶段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期待。

 

查看答案

《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的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为

A. 斯大林模式

B. 市场社会主义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新经济政策

 

查看答案

1960年,日本新上台的首相池田勇人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定下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实际达到11.6%和11.5%。这反映出战后日本

A. 统制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

B.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成功

C. 存在“泡沫经济”的巨大风险

D. 强化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查看答案

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 刺激社会消费

B. 缓和社会矛盾

C. 改善劳资关系

D. 美化政府形象

 

查看答案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工会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材料没有反映

A. 注重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B. 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C. 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D. 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