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

D. 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C 【解析】材料大意是: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提议修改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而法国却通过缺席坚决抵制,最后迫使欧共体同意法国支持的决策原则。这反映的是欧共体和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从本质上来说,即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存在着严重分歧,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行为只是在欧共体民主决议原则上的分歧,并没有体现“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欧共体内部问题,并非与美国的抗争,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并非是领导权的争夺,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7年9月,苏联和东欧国家召开华沙会议,苏联领导人要求“加强斗争,反对新的战争威胁,号召团结一切民主力量和反法西斯力量以对抗美帝国主义从政治和经济上奴役欧洲的计划”,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这一事件

A. 导致了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加速了冷战对抗的进程

C. 打破了美国对东欧的经济封锁

D. 促成了华约组织的建立

 

查看答案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A. 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强

B. 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 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 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查看答案

1820年,科恩兄弟因违反弗吉尼亚州的某项法律而被罚款,他们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联邦最高法院接手此案,弗州以联邦最高法院无权受理此案提出抗议,马歇尔法官依据宪法联邦最高法院有审理权,并依法判决科恩兄弟败诉,弗州胜诉。这一诉讼案的判决过程

A. 反映州权主义占据上风

B. 强化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司法权威

C. 说明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

D. 表明最高法院取得法定上诉管辖权

 

查看答案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根据相关规定,于2016年7月13日在内阁议会最后一次出席首相问答环节后,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该现象表明英国

A. 责任内阁制已形同虚设

B. 国王有任免首相的决定权

C. 首相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D. 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

 

查看答案

一位古罗马政治家说:“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由此可知,这位政治家主张

A. 强化法律建设    B. 加强君主专制    C. 反思民主制度    D. 扩大公民权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