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基辛格回忆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美国的双重代表权和把安理会席位给...

基辛格回忆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美国的双重代表权和把安理会席位给北京的提案,却根本没有表决。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基辛格认为中国外交取得进展

A. 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    B. 关键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C. 取决于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D. 受益于中美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D 【解析】由材料“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可见基辛格认为中国外交取得进展受益于中美两国关系趋向缓和,排除B,选D;材料没有提到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排除C;材料没有提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排除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

A. 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B. 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C.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查看答案

1938年7月,日本制定“适应时局的对中国谋略”,提出“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 日本执行“以华制华”策略

C. 日本遭受敌后根据地沉重打击    D. 日本执行速战速决战略

 

查看答案

朱自清、闻一多等教授,共同起草一份《宣言》:“辛亥迄今二十余年,始有今日之局。此局一坏,恐世界大势断不容我再有统一之机会。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此宣言所述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 国民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B. 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遭受重大损失

C.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破裂危机

 

查看答案

1927年12月,瞿秋白在《布尔什维克》上发表文章认为:“现在各地的农民暴动的斗争方式,必须确切地了解游击战争的意义和明显地树立创造革命地域的目标,运用这一斗争方式,来动摇、削弱以至推翻当地反动政权。”这表明其

A. 开始关注农民武装斗争

B. 背定了各地农民斗争的经验

C. 仍坚持“城市中心论”

D. 强调了农民斗争的决定作用

 

查看答案

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起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

B. 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

C. 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

D. 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