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8年7月,日本制定“适应时局的对中国谋略”,提出“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

1938年7月,日本制定“适应时局的对中国谋略”,提出“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 日本执行“以华制华”策略

C. 日本遭受敌后根据地沉重打击    D. 日本执行速战速决战略

 

B 【解析】由“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可以看出日本要拉拢中国的杂牌军,来消弱中国的战斗力,这主要体现了“以华制华”的策略,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对应的是1938年十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与题干不符;C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敌后根据地对日本的打击;D项错误,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在淞沪会战中就被打破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自清、闻一多等教授,共同起草一份《宣言》:“辛亥迄今二十余年,始有今日之局。此局一坏,恐世界大势断不容我再有统一之机会。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此宣言所述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 国民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B. 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遭受重大损失

C.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破裂危机

 

查看答案

1927年12月,瞿秋白在《布尔什维克》上发表文章认为:“现在各地的农民暴动的斗争方式,必须确切地了解游击战争的意义和明显地树立创造革命地域的目标,运用这一斗争方式,来动摇、削弱以至推翻当地反动政权。”这表明其

A. 开始关注农民武装斗争

B. 背定了各地农民斗争的经验

C. 仍坚持“城市中心论”

D. 强调了农民斗争的决定作用

 

查看答案

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起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

B. 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

C. 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

D. 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据材料可知唐太宗的“君道”

A. 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仁政思想    B. 为近代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C. 完全取决于帝王的个人品质    D. 是分权制衡体系的新发展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B. 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

C.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D.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