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 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A 【解析】材料“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说明县邑制相对于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君臣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宗法关系,故B项错误。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是封建的自然经济本身的分散性,县邑制并未消除,故C项错误。我国的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是在秦朝实现的,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 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 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查看答案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B. “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C. 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 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

 

查看答案

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怎样的思想?有何意义?

(2)说明毛泽东选择将“红旗子”插在井冈山的历史背景。

(3)说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启示。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属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

③武装起义

④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