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361年,商鞅带着实践法家思想的梦想投奔秦国,在秦孝公的支...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361年,商鞅带着实践法家思想的梦想投奔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商鞅变法拉开了序幕。农耕是强国之道,战争是称霸之路。秦国决心以发展农业为手段来实现称霸天下的梦想。而在秦孝公和商鞅这两位变法主角的背后,却是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始于公元前342年的商鞅变法,就成为秦国能否由弱小走向强盛的重要标志。从“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最基本的内容,是强化军事力量,发展农业生产。短短20年,秦国便从一个为六国所不齿的西戎小国一跃而激变为战国七雄之首。

——摘编自纪录片《大秦岭·第一集宏基伟业》解说词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措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化解“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深刻矛盾”而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实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1)特点:农战结合(耕战结合);依法治国(实行法治)。 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禄世卿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移风易俗。 实质:封建化。 作用: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析】(1)根据“农耕是强国之道,战争是称霸之路”“商鞅带着实践法家思想的梦想投奔秦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2)根据“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得出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实质:结合所学可知,实质是实行土地私有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等角度总结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广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题文)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大儒董仲舒建议武帝“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由董仲舒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的。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的建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儒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概括阳明学说的特色。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儒学家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德?

 

查看答案

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A. 新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这一理论

A. 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 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    D.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