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

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这一谈话体现了邓小平的

A.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B. 设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C. 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

D. 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

 

A 【解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正是一国两制思想的阐述,A正确;其他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是指(   )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 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 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 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查看答案

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下,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又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是

A. 《中国社科院年鉴》

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

 

查看答案

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 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 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 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邓小评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1)根据材料归纳邓小平的基本思想主张。

 

(2)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