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邓小评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1)根据材料归纳邓小平的基本思想主张。

 

(2)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的。

 

(1)材料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要改革,不能搞僵化模式的思想;材料三主张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重视国际市场竞争;材料四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2)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开展经济体制改革。③与此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由设立特区到实现全方位的开放。④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解析】(1)材料给出的四则材料分别体现出的是不同的思想内容,所以我们要一条一条的概括。材料一主要针对的是实事求是来谈;材料二主要谈论的是改革的必要性;材料三主要强调的是与国外的关系;材料四体现出的是姓资姓社的问题。 (2)邓小平是如何实现这些思想的主要就是邓小平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开始要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来谈,后面的每一届党的代表大会都有实践的内容。而且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 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

C. 使全党认识到“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

D.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查看答案

(题文)“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劫难”时期,但在1975年曾经出现过短暂的回升,其主要原因是

A. 周恩来总理批判极“左”思潮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确定

C.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邓小平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整顿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美国等国家的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B. 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1977年给中央的一封信中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从当时的背景看,他的主要意图是

A. 全面整顿国民经济,纠正“文革”中的某些错误

B. 主张实行对外开放,大力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抵制“左”倾错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D. 强调民主法制,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构想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D.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